在职研网联系方式

全国咨询电话:

010-84715075

013520342532

  您现在的位置: > 在职博士 > 考博 >

在职博士应该怎样备考

2018-06-01 10:20:46责任编辑: 在职研网 来源:http://www.zzywang.com 关注量:
  虽然我们已经经历过很多场考试,但有的人还是很害怕考试,总怕自己考不好,小编的朋友就是这样的。而且最近他还报考了在职博士,一听说要考试就在那犯愁,小编为了帮助他,在询问了我们在职博士指导老师后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同时小编也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到那些正在备考的在职博士。
 
  (1)确认考试科目
 
  不同院校的考试科目难度会不太一样,学员需要提前和报考院校咨询或者是查看招生简章来确认,大部分院校都会有专业课程以及英语的考察,只要认真的准备考试相关内容,还是比较好容易通过的。
 
在职博士
 
  (2)清楚所报院校入学考试题型
 
  在职博士的招考都是院校负责的,而知道了考试题型,对考试内容也就会有所了解。同时招生院校的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有的高校爱出进展题,所以,考生要平时多注意了解院校此方面的信息。
 
  (3)抓住所考科目的重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你的重点范围,运用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通常来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这样利用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考试中,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4)了解出题老师的情况
 
  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知道了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些老师近几年的学术动向,如发表的论文、着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等来推断出题方向及内容了。当然,了解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研究动向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出题老师也可能有此方面的相关资料。
 
  (5)从实际出发
 
  考生要认清事实,既然准备投身于考博这项事业中,那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做好下功夫,下真功夫,真下功夫的准备。不要找太多的借口,没有时间,就尽量挤出时间。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会很幸运,随便看几下就能过。因为每个学校的题型都是不同的,而每个题型的侧重点方面都有着细微的差异和变化。考博选的是高级的人才,是需要有真材实料的,千万不要想着浑水摸鱼,一切要贴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去认识事实和认识自己。
 
  (6)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职博士考生要有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心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任何行为都是靠我们的思想去指导的,所以有了这种心理暗示,就等于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
 
  (7)制定有效计划
 
  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考博的目标,这样实行起计划才会更为明确。成功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够清楚自己要什么 ,然后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强项加强的同时,重点提高弱项。只有找对了路,我们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8)言出必行
 
  因为有些考生都有一定的惰性。自己也缺乏自控能力,有些事情只会用嘴说,但是真正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样即使你有再完美的计划,都是徒劳的,没有用的,所以考生一定要言出必信,说的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自己规定的计划也要认真落实行动,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在了解了一些在职博士怎样备考的方法后,接下来就是把这些方法付诸于实践了。因为只有做到了你所计划的,才能够有所收获,不然只有方法而不去做,结果也不一定是好的。
 
http://www.zzywang.com/zaizhiboshi/kaobo_724.html

本文来源在职研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校

更多学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大学 贵州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